首页 / 精选好文 / 正文详情

徐凯文老师在《非正式会谈》节目的精彩发言:小确幸or小确丧?

漫语田 2022-05-05 15:25:12 阅读次数:0

640

内容节选自《非正式会谈》,文字稿整理:漫语心理


徐凯文老师对“小确幸还是小确丧”的理解

我觉得当它加了一个“小”以后,大概就好不到哪儿去了。

不管是确幸还是沮丧,这个“小”解决不了问题,因为这个“小”,我的理解是“我关注我个人的需要,我的世界是围绕着我的个人需要来进行的。”就好像你说的那段经历,那个时候你所有的世界就是你那样闯,然后有一个人来帮助你一点,然后你得到一点点帮助来维系你那种生活状态。但是你所有的信息就在那个非常狭窄的空间里,你所有的需要就是你个人的需要。结果你会发现你是丧的。

当我们物质匮乏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需要通过物质来满足我们自己需要,当物质上越来越丰富的时候,精神上追求怎么去实现?我觉得一个终极的问题就是,都会面临死亡。但是如果既然每个人都会离开这个世界,那么对我们来说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呢?

我们刚刚说的所有这些问题,乔布斯都经历过,然后他也去努力地去寻求克服,比如说,他也练过瑜伽、冥想,他也去印度找过真谛,但是我觉得他最后解决的方式是创造。所以一个人的创造力会给自己特别强的自我肯定和意义感,而且你的创造还能够惠及他人,那就更牛了。

第二,我觉得无论怎么样丧,如果你有好的亲密关系,大概我们的丧就不会那么可怕。这个亲密关系可以是室友,当然更可以是爱人、恋人、家人。所以不管你挣多少钱,如果如果你离开了你的亲人、家人和爱人。那些钱大概是一个金钱的棺材。

第三,我觉得人与生俱来都有利他和善良的本能,所以我会觉得当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得先填饱肚子。当你都有的时候,你可能要做一些更伟大的事情。这个伟大不一定是我要当总统,而是你能够帮助到他人,对这个世界有点贡献,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可以自我肯定,而这个自我肯定是与生俱来、不分种族,这是我要说的。

摄图网_303469041_夜空中的灯笼(企业商用)

小确幸or小确丧哪个更让你活的舒服?

每个人都有沮丧的时候。你遇到挫败的时候,你的愿望没有达成。但是我们现在说的这个青年一代的丧文化,它不是指我现在遇到一个事情不顺心,那每个人都有。

这个丧文化本质上是对自己失去希望,自我否定。明明过得好像还不错,但是生活失去了目标。所以我觉得在丧的道路上是,物质一开始是能够让我们感到满足,但是当你真的拥有了越来越多物质的时候,其实物质给你的满足就变得越来越小,那个时候变得迷茫了,就不知道什么东西能够让自己开心了。

你知道吗?北京有很多的大学,每个大学都会有学生抑郁,甚至有更严重的情况,我在学校里就是做危机干预。其实你们刚刚说那个点亮一盏灯,我的工作还真是点亮一盏灯,就在最绝望的时候,丧到底了,要点这样的灯。但是北京体育大学的很少有问题,确实热爱体育运动会对人的这种心理状态、精神状态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如果一个人沉溺于物质,就很容易丧下去。

其实中国也走过了这样一条道路,我们改革开放初的时候特别穷,什么都没有,所以特别努力的去创造财富。那是60、70、80后那一代,到了90、00后这一代,当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已经有很多物质,你从来没有缺这个东西的时候,其实我要说的是,我们可能需要有更高的追求,就不能停留在物质这个层面上了。

实际上我如果说的远一点,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在法国开始就有一场“五月风暴”。像中国一样,经历一个战后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以后,物质很丰富了,但是然后呢?然后就没答案了。

所以当时法国有个非常著名的社会学家叫让·鲍德里亚,包括后面萨特和福柯,都有对物质和人的关系的这种反思,包括美国文化当中也是如此。像让·鲍德里亚就讲消费社会,什么东西都可以用钱买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们什么东西都不想买了。

如果上帝、信仰都可以买的时候,上帝和信仰就变得很卑微了,我们内心就没有自我肯定的东西了。所以我这些年观察,我们年轻一代,恰恰是最优秀的人更容易丧,是因为没有东西可以满足他内心的需求和渴望。

摄图网_501528962_青年男性头套纸袋(企业商用)

- End -





版权声明:漫语心理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原创》内容,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站文章内容,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者删除处理。

编辑推荐

热门文章

微信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服务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课程或支付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010-89359232

Q Q客服:联系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