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与高压力并存的时代,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藏着一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随着5·25即将到来,这不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更是一个提醒我们关注内心世界、探索生命意义的重要时刻。
漫语心理曾发起“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原创征文活动,众人心湖波动,笔墨共舞,汇聚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共同探讨关于生活、成长与幸福的深刻议题。
这篇《如水人生随想》,来自身兼教师与心理咨询师双重身份的沈洁老师。她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为笔,既有青春岁月时的憧憬,也有母爱深沉的温润。她以亲身所历,细述说着对生命意义的求索,对生活价值的感悟,对爱的珍视,对痛的坦然接纳,以及对生命流动如水的随遇而安。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愿你能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或共鸣,或新思,或更坚定信念,亦或安然释怀。
这个问题一出来,我就会忍不住想起辨证行为治疗的创始人Marsha M.Linehan。作为一个被困于边缘人格障碍多年的人,她在自救的同时也帮助了很多其他人,她(或者这个流派)总是会说:要过一个值得过的人生。什么是值得过的人生?我想,很多人都会忍不住寻求答案吧?而每个人的答案,都有可能不同;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有不一样的答案。我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碰到过很多青少年,他们从初、高中阶段开始会特别热衷于寻求类似问题的答案。比如,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我是谁?我对别人重要吗?什么对我是重要的……埃里克森叫这些为“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当他们来到我面前的时候,常常表现出很多焦虑或者抑郁的症状,而这些,深层原因往往跟他们对于自我、生命和人生的思考有关(但不是唯一原因)。如果找不到答案或者得出偏向于负性的结论,他们就容易变得困惑、悲伤甚至绝望。可见,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答案,对我们,至关重要。
想起我自己,一路走来,也曾经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特别认真地叩问、追寻过这些问题的答案。回忆起来,有一些东西,会在此刻清晰浮现——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冬天的晚上,认真学习到接近十点后,一个人就着昏暗的路灯往宿舍赶。记得当时已近深冬,空气干燥冷冽,没有一丝风,也没有月亮,深蓝天幕上星子闪烁,这种氛围让我忍不住想起契诃夫小说《凡卡》里描述的小凡卡跟爷爷一起准备圣诞树的夜晚。我清楚地记得,在穿过操场旁光秃秃的梧桐大道时,我抬眼看了看深蓝天幕上的星星,然后想起几年之后我是要做一名老师的、我会有一群可爱的学生。于是,我在内心里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学习、多多积累,将来,做他们的好老师!这么想的那一刻,我深深地、满足地叹了一口气,在冬夜的寒冷中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充实与快活。那时候,我大概二十岁左右,憧憬着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陪一群天真烂漫的学生成长,为了他们,我愿倾注全力。这份崇高真挚的奉献感使我内心激动不已、充盈喜悦。
有一天,我有了自己的宝贝,变成了一位妈妈。然后,我慢慢出现了非常强烈的死亡焦虑,经常害怕自己会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离他而去。我清楚记得某个午后,我特别小心地穿过马路、躲避着来往的车辆。那一刻,我跟自己说:我现在很重要、很重要,我娇嫩的小宝贝不能没有我,我要好好照顾自己,看着他长大。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是为了相爱的那几个人活着的,有焦虑,但更多的是幸福而自豪。再后来,我的宝贝渐渐长大,进入青春期,他也开始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并且有一天非常认真地告诉我和他爸爸,要求我们尊重他。而从那时候开始——其实大概更早——我对于自己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对我是特别重要的,又有了新的想法。诚然,爱依然无比重要:我清楚地知道,如果有什么能在冰冷的死亡面前依然让人感到温暖的话,那必定是跟爱相关的东西了(无论是付出爱还是得到爱,无论是对人、对物还是对什么的爱);我也清楚地知道,如果有一天真的了无牵挂、毫无温暖了,即便是我——一位心理咨询师,大概也会选择死亡。同时,我开始重新领悟和定义我的生命与人生。我发现,我最想做的,是成为这个世界的探索者,像一个孩子一般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肤去看听嗅尝触。
之后,我经历了更多的事情,也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看到了很多人真实的生命。我更为深切地领悟到: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艰辛,世事更多是我们竭尽所能也依然无能为力的;而我们,如果不想就此放弃,除了接受、应对和不断向前(哪怕一步步挪),别无他法。可是,即便如此,我们也得在漫天乌云中寻找那一丝金边,在不可控中寻找一些安定,在很多的无奈与困难中看见并享受那一阵风、一抹光、一缕香……慢慢地,我在依然愿意尽力而为、相信奇迹的同时,也开始懂得放手与随遇而安。生命就像流水,你给它什么地势,它就呈现出什么形态吧?对于生命意义的答案,也像流水,它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每个阶段,可能都非常不同。
而现在,我对生命意义和生活思考的答案是:活着,体验一切,然后,尽可能地发现、享受和留下那些美丽的、美好的。
这“一切”里面,包括光明和阴暗、喜悦和痛苦、健康与疾病、满足与失望、悲伤和快乐、安全与恐惧、妒羡与自得、焦虑与放松、钟爱与仇恨……以及,最后的,生与死。
活着,不仅是喜乐,也是苦痛。
生命就像流水,不管是什么,让我在生命的长河中,摊开四肢,浮于其上,用我的所有,迎接、体验和感受流水的一切、一切的流水;然后,发现爱、享受爱、付出爱、留下爱,直到,生命的寂灭。
作者简介:沈洁,教师、心理咨询师
版权声明:漫语心理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原创》内容,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站文章内容,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者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