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好文 / 正文详情

关于神经症的那些事12——来访者的启发

漫语田 2022-11-18 13:52:50 阅读次数:0

神经症是神经官能症的简称,也有人称为精神神经症 ,是一系列的精神障碍疾病的统称。常见的精神神经症有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等。主要是由于患者受到不良的社会因素、不健康的素质和人格特性等原因引起,会导致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受累心脏、肠胃等地方,危害患者的心身健康。


漫语心理诚邀精神卫生科主治医师——申晨煜博士,开设《关于神经症的那些事》专栏科普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

稳定的自尊需要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上,而不是他人的评价,所谓的低自尊其实就是自我的根基不牢固,所以在成长中不得不依赖与外界的评价体系。再有一个因素,我们的文化是一种擅长评(nei)价(juan)的文化,一个孩子成长中不仅仅需要为自己负责,还会生活在周围的比较和评判之中,适度的评价到没什么问题,一定程度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但往往过度的评价会贬损个人的自尊感。


640 (1)

脱口秀大会王勉夺冠,网友diss内定冠军、不公平、诞选之子,很多带有色彩的标签贴到了他的身上。

【二】

“讨好型人格”可能出现的一个场景——当别人提出意见或要求时,常常不假思索地答应下来,对Ta们来说这是理所当然之事,因为别人的情绪和感受往往比Ta们自己的更重要。但其实Ta们通常并不能自洽,在下意识的答应了对方之后,可能才会回过味儿来——原来这可能是超出自己能力范畴的事情,或是自己根本不愿意做的。但为时已晚,由于“面子”的原因,又无法重新回绝对方。

受一位来访者的启发,Ta在处理跟他人关系的时候有个小诀窍,就是“不要立即答应对方”,这样做可以避免直接拒绝所带来的“尴尬”,也能防止自己反复陷入自责的情绪泥潭中。即使答应对方,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果思考后决定拒绝,还能帮自己争取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想理由。

640

【三】

自知力是一个人对自己精神状态的理解能力,在精神疾病中,自知力可以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标准。

某些疾病可表现为自知力不全——明明已经出现了思维和情绪的症状,但个体却坚持自己没病,比如已经存在言语性幻听和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这会导致他们充满敌意、拒绝就诊,无法配合治疗。

虽然神经症患者的自知力大多完整,但难免存在“过犹不及”之嫌,过度地认为自己患病本身也是病态的,比如疑病障碍——身体和精神明明没有多么严重的问题,但个体却坚称自己罹患了重病,使得他们过度检查、反复在网络上检索。

自知力应当是越准确越好,个体越是能够做出与疾病程度相符合的判断,对其预后就越有利。

640 (2)

【四】

一些心身疾病或神经症患者无法恰当地表达情绪和感受,Ta们常常无法理解自己或他人的情绪,这一定程度阻碍了了解自我,也影响了人际关系的构建。语言和自我意识关系甚密,只有当我们的话语体系中出现了必要的、准确的名词或形容词,才能让人们的情绪和思维得以定位。

因此心理治疗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用症状学术语或心理学表述来对来访者的感受进行标记,增强Ta们的确定感和掌控感。当人们能够把一件事情置于某种逻辑关系之下时,它就好像处于我们的控制之下了。内在的思维或行为就不再排斥、恐惧或害怕失去控制;反而,人们的内在情绪就能以命名的事物为依据,让人获得掌控感。

640 (3)

【五】

冥想的好处其实有很多,提升人们的专注力、帮助人们达到放松的状态、缓解焦虑、找到心流(mind flow)状态。

冥想有诸多流派,我自己学的叫做“正念”,拆解“正”字——上面为“一”,下面为“止”,故“心止一处”为正,即一个时间只去关注或思考一个问题,与之相反的称为“杂念”,即一个时间思考大于等于两件事。

如何能够做到心止一处?打个比方,“正念”就像看B站视频,“杂念”就是屏幕前的弹幕,大多数人都没办法主动关闭弹幕,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发掘视频的有趣性,能够产生投入感,当你足够专注于视频内容本身,弹幕的干扰作用就会变弱。那投入感是什么?这种感觉就像上中学老师在上面讲课,我在下面偷看NBA的感觉,即使有干扰,我也能专注。

【六】

强迫症多起病于青少年时期,这恰好也是个体性成熟的发展阶段。一个人进入青春期后,便有越来越强的性欲望,但不论是学校的教育还是家庭的氛围,性都是一个绝对或相对禁忌的话题,少男少女出现谈恋爱或者自慰行为(男孩多为手淫/女孩表现为夹腿综合征)后,往往会有负罪自责感,认为自己是不道德,进而对本能的欲望进行压抑。性幻想如果被过度的压抑和禁锢,就会出现各种内心的冲突,常见的就是以焦虑、疑病、强迫为代表的神经症,多数人的冲突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逐渐消退,但也有部分人群即使结婚生子或有稳定的性伴侣,症状仍然持续,甚至发展出各种各样的变体,比如洁癖、强迫观念等。

因而对于儿童青少年,越早进行性教育这种禁忌感越弱,相应的自我与超我的冲突感就越不强烈,出现神经症的几率也会下降。那些担心孩子因为接受性教育就会变“坏”的家长们,更加需要关注到这个部分。

640 (4)

- End -

作者: 申晨煜

心理治疗可添加微信DoctorShenChenYu,擅长认知行为治疗

知乎:https://www.zhihu.com/people/shen-yi-sheng-28


版权声明:漫语心理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原创》内容,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站文章内容,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者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

编辑推荐

热门文章

微信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服务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课程或支付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010-89359232

Q Q客服:联系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