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好文 / 正文详情

关于神经症的那些事51——安全感与过度审视

漫语田 2024-03-01 16:57:46 阅读次数:0

神经症是神经官能症的简称,也有人称为精神神经症 ,是一系列的精神障碍疾病的统称。常见的精神神经症有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等。主要是由于患者受到不良的社会因素、不健康的素质和人格特性等原因引起,会导致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受累心脏、肠胃等地方,危害患者的心身健康。


漫语心理诚邀精神卫生科主治医师——申晨煜博士,开设《关于神经症的那些事》专栏科普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

安全感的来源

安全感对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感排在次席,仅次于食物、睡眠、空气等生理需求。如果说生理需求代表了本能,我们需要这些最基本的事物才能存活下去,那么安全感就代表了充实而祥和的心灵,它是我们能够发展社交、获得尊重甚至实现自我的内在基石。


有人认为安全感来源于赚钱,「自己目前的困境就是缺钱造成的」,所以一门心思扑在研究怎么赚钱上,哪行赚钱做什么,很少结合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更有甚者为了得到利益,出卖了自尊和人格,结果钱没赚多少,却过上了被「奴役」的生活。

有人把安全感寄托于感情,好的关系可以让人获得滋养,但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不可控,你也可能遇人不淑,在相处过程中不仅没能获得安全感,反而弄得遍体鳞伤。

有人把安全感等同于稳定,认为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就能得到安全感,可稳定的工作往往回报有限,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相对局限。遑论世上是否真的存在「铁饭碗」?十年前的好工作,放在当下未必可以持续,例子不胜枚举。

以上种种都是把安全感寄托于外部,但你的希望随时可能伴随外界的变化而破灭。

真正能够提高安全感是我们与不确定性相处的能力,是即便诸事缠身,仍然可以按部就班完成既定任务的能力。

几年前的我忍不了任何可能引发焦虑的事情,事无巨细一概如此,那个时候我会停下来,自我审视、怨天尤人,结果可想而知,除了心情更差没有任何帮助。现在调整为「允许问题存在」,但仍旧先去完成计划内的工作,把焦点放在能掌控的事情上。

就像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说到「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

1


【二】

「理性分析」和「情感宣泄」

一个容易忽略的共情点——用「理性分析」替代「情感宣泄」。


孩子在学校遭遇了一些人际关系的困扰,比如被其他同学排挤或者是老师的挤兑,回到家中向父母哭诉求助,站在孩子的角度他的诉求是「我不想听什么大道理,我只需要你跟我站在同一战线」,可不少家长认为「哭诉不解决问题,哭是懦弱、是无能,弱者才哭泣」,所以直接跳过「情感宣泄」进入「理性分析」。

丈夫在工作中遇到了不公正待遇,向妻子倾诉,妻子听完觉得很烦,「抱怨有什么用呢?抓紧提升自己能力和实力才是王道」,丈夫听完后瞬间失去了表达欲。

给建议是基于「理性思维」,我们当然知道「理性」的重要。但「倾诉」「抱怨」「吐槽」大概不是为了寻求建议,而是想要「理解」「认同」「共鸣」。「理性」唯一能起作用的方式是建立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否则给建议大概就是徒劳。

下次遇到孩子哭诉、老公/婆抱怨,多听少说,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空间完成「情感宣泄」,可能「理性」自然会浮出水面。

2


【三】

天赋×努力²

「为什么那么多人强调读书努力的重要性却不承认天赋的重要性?」


因为天赋不可控,而努不努力大概是可以选择的,当然我也看到过一个说法——持续努力也是一种天赋,但即便如此,努力相比于天赋来说还是更加可控的。

过分强调努力,而忽略天赋,会让人陷入低效率的勤奋,效果不佳。过分强调天赋,而忽略努力,会让人绝望,天赋低的没有希望可言。

天赋决定上线,努力决定下线。很多人和事其实不太涉及天赋,努力做可以保证基本面大差不差。另外,持续努力可能会让你发现天赋所在,发现天赋也会让你更加乐意花时间花精力在做某些事上,这两者并非完全割裂。

很多时候我们光努力就想获得好的结果,这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的体现。努力是个持续发现自我的过程,一些事努力过了结果不好,我们也可以心安。运气好的话通过努力发掘了之前未曾注意过的天赋,这就能够进入良性循环。

当然回到题目,有些人天赋并不在于读书,你就是让Ta拼了老命去努力,恐怕也没有想要的结局。而那些对于读书考试天赋异禀之人,你都不用强调读书努力的重要性,Ta早已参透读书的奥义,或者已经在读书的过程中持续获得了正反馈。

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发觉自己的天赋,不浪费天赋,也避免白白努力。

3


【四】

没人经得起「过度审视」

一个焦虑患者最近总是莫名出现躯体不适,包括心慌、胸闷,Ta一度怀疑自己得了冠心病,因为每次发作都有胸骨后痛,可去医院做了各种检查,结果都提示正常。可这样的结果并不能真正消除Ta的困扰,过不了几天Ta会再次陷入同样的恐慌之中。


了解了Ta的家庭关系后发现一些端倪,配偶比较追求「自我」,下了班可以去健身、参加各种活动;父母年纪日渐增加,难免出现各种「毛病」;前段时间呼吸道病毒和支原体肆虐,孩子也没能幸免,Ta把自己定位于家庭照料者的角色,「我得有个好身体,父母需要我的照顾,孩子也需要我有体力带着去医院看病就诊」,所以Ta无形之中、自觉不自觉地给自己增添了很多的家庭责任,「我不允许身体出现任何不适,我可是顶梁柱」,在这种认知模式的支配下,Ta很自然地就盯上了自己的身体,去努力感知身体上的一切变化。

而当一个人拿着放大镜去「审视」自己的时候,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很难发现不了问题。

病房中收治的一位患者同样如此,Ta对「头痛」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不论我如何解释,Ta都认定自己的头痛就是高血压病导致的,所以经常在手机上查阅「高血压」相关的信息,非但没能缓解,头痛出现的频率反而增加了。

昨天自己偶然间出现了「头晕」的感觉,测了个血压,低压到了90-100mmHg,平时虽然总劝别人要减少对于躯体症状的关注,可症状真的出现在自己身上,「焦虑体验」还是在所难免,反复检索低压高的原因和危害,可越是想要测血压,血压就越是平复不了。理性分析了一下,自己长期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才是原因,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活模式才是正解。

想到了具体的解决办法,焦虑也缓解了。

4


【五】

精神分裂到底分裂的是哪部分?


很多人好奇「精神分裂症」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它到底是哪里分裂了?是时而正常时而异常的那种分裂?还是白天是一个人格,晚上就化身为另外的人格?


其实从精神分裂常见的几个症状可以看出端倪:

一是幻觉,我们常常描述为凭空视物(幻视)、凭空闻声(幻听),之所以叫做幻觉,是因为缺乏现实基础,也就是客观并不存在那个能被看到的物体或能被听到的声音。

二是妄想,这是一种偏执的信念,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荒谬性」,也就是明眼人一听就知道是子虚乌有之事,因为这样的信念严重脱离客观事实,比如有人声称「某利益集团要谋害我」,但其实他/她并非什么重要的人物;二是「不可辩驳性」,旁人无法用正常的逻辑来说服患者,当你试图纠正他/她,反而会被认为「你肯定与利益集团是一伙的」。

三是语言混乱,语言是「思维」的体现,思维必须足够清晰且有事实依据,人们才能讲出有条理、讲逻辑的语言。在「幻觉」和「妄想」的支配下,患者的语言也会有相应的体现。

四是怪异行为,比如被害妄想的人会表现地小心谨慎,因为「总有刁民想害朕」,所以「我」不得不小心谨慎、提防戒备,「我」需要查看家中有没有进贼,也要反侦察楼下有没有敌对势力监视我。

因此精神分裂指的是患者的「思维」与「现实」的分裂,也就是说他/她的思维模式与现实不符。这点台湾地区的叫法不容易引起误会——「思觉失调症」,直接指出了「思维」与「客观感觉」之间的不协调。

而白天一个人格,晚上另一个人格,这种叫做「人格分裂」或「人格解体」,也就是不同时间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状态,往往见于癫痫或严重创伤后。有个比较形象的例子,《大话西游》中青霞与紫霞,本是同根(佛祖的灯芯),但在不同时间表现不同的状态。


- End -

作者: 申晨煜,心理治疗可添加微信DoctorShenChenYu,擅长认知行为治疗,知乎:https://www.zhihu.com/people/shen-yi-sheng-28

申陈昱名片

版权声明:漫语心理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原创》内容,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站文章内容,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者删除处理。

编辑推荐

热门文章

微信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服务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课程或支付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010-89359232

Q Q客服:联系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