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好文 / 正文详情

关于神经症的那些事20——焦虑与妄想

漫语田 2023-01-31 10:51:40 阅读次数:0

神经症是神经官能症的简称,也有人称为精神神经症 ,是一系列的精神障碍疾病的统称。常见的精神神经症有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等。主要是由于患者受到不良的社会因素、不健康的素质和人格特性等原因引起,会导致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受累心脏、肠胃等地方,危害患者的心身健康。


漫语心理诚邀精神卫生科主治医师——申晨煜博士,开设《关于神经症的那些事》专栏科普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


小时候我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每次父母带我去参加一些聚会时,自己总是不好意思称呼别人,更不用说主动攀谈了。所以大人们经常说“这孩子怎么这样,你就不能活络些么?”或者“主动喊个叔叔阿姨,你又不会吃亏?”奇怪的是,他们这么说完之后,我非但不会变得更加外向活跃,反而更“自闭”了。

成长过程中,我一直认为内向是不好的特质,身边不论是老师还是长辈总是会称赞那些活泼外向的孩子,所以我有些时候会“逼迫”自己大胆一些、活泛一些,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效果,如果内向和外向是一个连续谱系的话,我的确从内向这一端向外向那一端偏移了些,但距离那些天生外向的人来说,还是有很大差距。

但这个自我不接纳的状态着实令人痛苦,它令我无法自洽地独处,也造成了很多的情绪内耗。明明自己不善言辞,非要逼迫自己像外向者一样变得能说会道。

其实性格并没有绝对地好坏之分,如果你是一个自我协调的内向者,你只是在公共场合没有那么爱表达自己而已,但你可以很好地与自己单独相处,你可以找到取悦自己的方式,比如一个人读书、看电影或者运动,自洽的内向并不会出现精神内耗。

作为内向者,你要去挖掘自己的性格优势,你可能无法成为聚会时的焦点,但可以在独处时更加深入地思考工作或学习中的某个问题,你完全可以自得其乐。

【二】

2014年我回老家考驾照,科目一很顺利地通过了,但看到周围一同练车的小伙伴纷纷倒在了科目二上,自己便心生恐惧——万一卡在半坡起步阶段怎么办?溜车了怎么办?倒库压线了怎么办?被教练骂怎么办?这种焦虑感在临近考试前达到高峰,无数个念头涌入心头,倒计时越近,自己就越是想要逃离。

可终究还是硬着头皮上了“战场”,上车后心中默念口诀——一踩离合二挂档三松手刹看前方,车缓缓启动了,半坡起步、S弯、侧方停车都没毛病,却在平时练习最多的左右倒库环节熄火了,但自己的心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惧,听到提示器提示后,重新发动,第二遍顺利通过。

某一次培训课上,老师讲到
“抑郁是对过去的悔恨,焦虑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有时焦虑的确呈现出“预期焦虑”的特点,你会为了想象中的某个场景而感到忧虑和恐惧,尤其当你认定会出现失控的后果时,这种表现更甚。有意思地是,当你鼓足勇气开始行动之后,你并不会出现先前所担心的焦虑,至少程度不会那么严重。但是如果你屈从于预期焦虑,继而出现逃避或回避行为,反而会增加恐惧感。

微信图片_20230131111302

【三】

神经症患者所关注的问题不仅仅是在症状这一个层面,他们的关注点会呈现一种螺旋上升的趋势,比如惊恐发作患者会对自己可能出现的心慌胸闷产生焦虑;社交焦虑患者会因为自己在特定场合表现出脸红、口吃等症状而感到焦虑;强迫症患者可能因为脑海里出现某些强迫观念而感到焦虑。

不仅如此,一些患者还会对能够缓解焦虑的方法产生焦虑,比如医生告知需要吃药,并且向其解释了可能存在胃肠道的副作用,但患者就会对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产生焦虑;他们在了解过认知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后,患者反而会担心到底在那些层面要接纳自己,那些层面要克制,又会形成新一轮的焦虑。

有学者将其称为“二次焦虑或二阶焦虑”,指对原发焦虑反应及与此反应有相对固定联系的症状产生的,并使之维持和加强的焦虑。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在认知上做到“接纳自我”,个体在现实条件下产生现有的焦虑是自然合理的事,认为不该有此焦虑的想法反而会引发二次焦虑,“接纳自我”本身可以产生平静的情绪反应,用来替代二次焦虑。这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何森田治疗有效,因为顺其自然的态度暗合了阻断二次焦虑的态度。

微信图片_20230131115543

【四】

妄想(delusion)是一种偏执地观念,它有两个特征,一是荒谬性:这个观念与个体所处的社会常规不符或缺乏事实依据,明眼人一听就知道不可能发生;二是不可辩驳性:旁观者无法通过说理的方式让当事人改变这个观念。

有些妄想是严重精神疾病的一个症状,比如被害妄想——坚定不移地认定有人在监视和迫害自己;关系妄想——别人通过各种方式在影射自己,不想让自己过得好,这两种见于精神分裂症;夸大妄想——认定自己具有某种过人的能力,多见于双相情感障碍。有些妄想可以独立存在,比如钟情妄想——偏执地相信有人喜欢自己;嫉妒妄想——坚持自己的另一伴出轨或对自己不忠。

妄想患者的逻辑推理能力往往是正常的,只是事情的出发点出现了偏差。比如被害妄想的人会表现地很恐惧、警惕感十足,因为Ta认定周围环境对Ta不利;夸大妄想的人会对别人的态度表现地愤怒、生气,我都这么厉害了,你们都不崇拜我;嫉妒妄想的人会不停地收集各种证据,任何蛛丝马迹在Ta们眼中都是对方出轨的罪证。

在精神病学的角度,这些都是需要药物干预的,但有一些妄想的症状也可能存在可以被理解的基础,Ta们之所以存在这样偏执的信念,可能源自于一种内心安全感的匮乏(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是无意识的)——我需要让周围人看到我的恐慌不安,所以我才表现地惊恐不已(被害妄想);我需要让他们注意到我,所以才会表现地夸张(夸大妄想);我需要证明我也是值得被被人喜欢的(钟情妄想);我需要证明我在配偶心中是重要的,所以我要指责对方,让对方感觉亏欠我(嫉妒妄想)。

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写到: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使我们摇摆不定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的希望和恐惧。

微信图片_20230131132856

【五】

一加手机有个“禅定模式”的功能,你可以设置不同的时长,从20分钟到120分钟不等,点击开始后手机就立刻便“板砖”,你无法主动点亮屏幕,只能被动接电话,或拨打紧急电话。我自从上手后,着实提高了写东西或阅读的效率。最开始使用的时候也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我最担心的倒不是自己内心想刷知乎、刷抖音的冲动,而是万一别人发微信联系我,我不能及时回复怎么办(毕竟现在电话联系的频率不如微信高)?

但这个困扰在我尝试了几次“禅定模式”后就消失了,事实证明几乎没有人联系我,就算有人发信息,也是不用着急回复的内容。可以说我根本没有自己原先想象地那么重要。

不少来访者(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有时也会出现同样的困扰,比如有人表现为社交恐惧或强迫观念,害怕自己表情管理失败,然后被同学嘲笑;还有人会担心自己说错话,而被旁人评价。还有些人出现“关系妄想”,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也会牵连到自己身上。不排除真的会有人喜欢捉弄别人,但还有些情况可能是自己太自恋了,自己把自己摆在了C位,下意识地认定别人就会关注到自己。但事实是大家都很忙的,每个人都会优先思考自己的事情,并不会有人整天关注你。

“如果你的出发点就是讨人喜欢,你就得准备在任何时候、在任何事情上妥协,而你将一事无成。(撒切尔夫人)”

微信图片_20230131133601

【六】

妄想除了荒谬性和不可辩驳性之外,还存在两个特点——一是妄想内容的核心是完全涉及自我的,比如“别人要加害于我(被害妄想)”、“我有罪(自罪妄想)”、“有人这么说话一定是在影射我(关系妄想)”。如果妄想内容不涉及自己,即使听来荒谬离奇,也可以不被视为妄想,比如在某些文化中神灵是正常的存在,但如果认定自己就是神灵多为异常。

另一个特点——妄想通常是有目的性的,表现为先入为主地设置一个自认为正确无比的信念——比如领导对自己不好,在日常生活中Ta就会非常关注领导的一言一行,把那些符合预设的信息留存下来,那些不符合预设的信息自动屏蔽掉。久而久之,Ta就会给自己编织一张大网,而Ta自己就是被网在中间的猎物。

因此妄想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恋,他们只会照顾自己的感受,只爱恋自己,不会关心他人,常常使用否定、歪曲事实的方式来满足自我,他们拒绝看到真相,因为真相会抹杀掉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感受。

- End -

作者: 申晨煜

心理治疗可添加微信DoctorShenChenYu,擅长认知行为治疗

知乎:https://www.zhihu.com/people/shen-yi-sheng-28




版权声明:漫语心理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站《原创》内容,违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站文章内容,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者删除处理。

编辑推荐

热门文章

微信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服务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课程或支付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010-89359232

Q Q客服:联系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