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国内多地出现的散发病例引起民众高度关注。新一轮疫情此起彼伏,眼看春节将至,疫情防控面临大考!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就地过年”成为多数人必要又无奈的选择。为了自己及家人,也为了社会稳定及他人安全,人们割舍了传统春节风俗和浓烈思乡情怀。
然而,有部分人因疫情期间的消极情绪持续存在、难以摆脱,导致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你会每天都关心疫情情况,伴有焦虑和不安吗?
你总是莫名担忧、心慌、失眠,害怕历史重演吗?
就地过年,你是否情绪低落,执着于无法返乡的遗憾?
居家上网,总能翻出一万种“信息”让你焦虑?
春节长假,你漫无目的不知如何规划?
常态化疫情防控压力较大,如何与他人保持连接?
焦虑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其中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焦虑是个人正常的感情体验,甚至有保护自己的作用,但如果焦虑变成病态,发展为焦虑障碍,就更要引起关注。
疫情方兴未艾、压力有增无减,过年有家难回,“年关焦虑”当前,该拿什么守护我们的心灵?如何冷静理性地处理自己的情绪?怎样戴好疫情“心理口罩”?怎样就地过个安心年?本次漫语公开课,我们有幸邀请到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精神卫生科主治医师,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申晨煜老师,跟我们一起聊一聊“疫情防控下的春节,如何应对焦虑情绪?”
课程大纲
1、疫情防控就地过年,在外求学或工作的人群担心疫情反复,忍受对故乡及家人的思念。
2、这样的双重压力对个人的情绪产生了严重影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焦虑感。
3、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情绪?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解读焦虑情绪。
4、如何对待疫情信息?保持关注,但无需过度核对检查信息。
5、把注意力尽量放在你能够控制到的部分,而不是总担忧那些超出范畴的事情。
6、做好个人计划。
7、与他人保持连接——尤其是心灵上的连接。
8、照顾好你的身体和心灵。
9、试着帮助别人。
授课老师
主讲:申晨煜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精神卫生科主治医师
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
专业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强迫性障碍及各类睡眠障碍,擅长运用认知行为治疗(CBT),知乎蓝V创作者(知乎搜索“申晨煜”)。长期从事近红外光脑成像技术在临床方面的应用,发表学术论文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承担市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2项。2014年受邀参加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大会重点报告。2016年获清华大学(医学中心)王忠诚优秀医学研究生二等奖学金。
《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第二版)》《认知疗法进阶与挑战》 读书会
学校社区各层团体心理工作的推展:儿少大学医疗监所警务与社区中心的应用